文物二字,历来都很有重量,当然,这个重量说得并不是文物的吨位,而是它具有的价值,有些文物还有更为响亮的名字:
国宝。
中国作为唯一一个传承没有间断过的四大文明古国,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内涵非常深厚,远远不是像美国这种国家能比的。
他们之所以能强大,是因为没有底线的追求财富,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,甚至不择手段挑起战争,而我们热爱和平,深谙中庸之道,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耕耘,这也是为何我们现在虽然走向了强大,但依然很稳重的内在原因。
时间的流淌,历史的沉淀,文化的堆积,使得中华大地之下,蕴藏着丰富的文物,有些文物历经岁月的洗礼,已经历经了数千年的沧桑。
它们透过锈迹斑斑的身躯,似乎要向我们倾诉所经历的过往,每件文物的背后,都会有一段值得聆听的故事,也正是由于这些文物的存在,让我们得以一眼万年,看穿过去。
只是历史弥漫着各种迷雾,我们要具备拨开迷雾的能力,而这些文物就是我们得以拨开迷雾的利器。
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相当多的人们对于文物的概念并不太清晰,更不知道自己家中有时候所用的东西,就是名副其实的文物。
时间向前推移到上世纪六十年代,家住河北的一个老农,在田间劳作时,意外挖出了一个“水瓢”。
他本想随手丢弃,但又觉得这水瓢拿在手里还很趁手,便拿回家里用,这一用就是十几年,之后又以八元钱的价格卖出。
只是让这位老农想不到的是,这个不起眼的水瓢,如今价值已经上亿元。
那么这个水瓢有什么来历,老农与水瓢又有哪些故事?
请跟随我的文字,来一场文物的发现之旅……
水瓢
1964年,家住河北的一位老农,像平日里一样,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,看着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,内心里总有一种满足和安定。
这或许就是一位诚恳农民的内心世界。
他挥舞着锄头,浑身好似用不完的劲,要想着来年又会有个好收成,他的锄头挥舞得更加卖力。
不断被翻起的泥土,在跳动着。
而突然之间,锄头碰到了一个硬物,两者的接触碰撞发出了一声脆响,老农感觉很奇怪,立即俯身查看自己的斧头有没有损坏。
还好,斧头完好无损。
为了下次可以顺利的劳作,老农便想着将地下的硬物给刨出来,毕竟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,只有将它挖出来,才能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。
随着老农的深刨,地下的硬物终于露出了全貌,它的形状就犹如自己用的水瓢。
在自来水井普及之前,这种水瓢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用到,是个非常普通寻常的物件,即便在现在很多农村的家庭中,有些人也会用到。
老农看着锈迹斑斑的水瓢,内心也心生疑惑,毕竟这玩意用来舀水的话,确实有点重,好在作为一个庄稼人,手上最不缺的就是力气。
老农将这个水瓢拿回家中之后,用了一下,确实很比较趁手,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很符合人体工程学,似乎它的用途就是舀水。
相比较家中塑料或者植物做成的水瓢,老农认为这个水瓢也着实很结实,毕竟它是用铁来做的,用也用不坏。
贱卖
老农用这个水瓢舀水,舀了十几年,这个水瓢依然没有漏水和毁坏,还真让老农得意了许久。
用了许久之后,水瓢上的锈迹慢慢也脱落了一些,而老农在水瓢上面隐隐约约还看到了有些字迹。
老农也曾仔细端详过这些字,可是他没有看出个所以然,毕竟他的文化程度有限,根本不知道这上面的文字是什么,只当是水瓢上装饰的花纹,仅此而已。
时间一晃到了1979年,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已经非常重视,但在广大的农村里,人们对文物的保护知识还是很匮乏,有不少文物因此而遭受劫难。
为了挽救这些流落在民间的珍稀文物,政府便号召各地的文物组织深入农村,搜集和拯救文物。
天津文物局也派出了一支专家队伍,他们走访了不少地方,收集了不少文物,在走到河北这位老农家附近的时候,队员很口渴,便进门讨水喝。
老农一看是城里来的文化人,自然热心接待,急忙用那个水瓢舀水去烧,其中有一个队员看了一眼老农用的水瓢,察觉到了一丝异样。
他便问老农要来水瓢查看,这一看,队员便看出了这水瓢上的文字,是汉隶。
很显然,这个被老农用了十几年的水瓢,是汉朝的文物。
们合计了一下,便向老农道出了实情,并表示愿意支付八元钱购买这个水瓢,老农倒也没有多想,毕竟在当时一元钱大概能买10斤白面,这八元钱足够老农一家吃一段时间了,所以,他便将这个水瓢给卖了。
国宝
专家们回去之后,便对收集到的文物,进行了仔细鉴别,而被老农一直认为是铁水瓢的东西,并不是铁做的,而是青铜。
这个水瓢外壁上刻着的是四行古汉隶字样的铭文,内容为:
上林共府,初元三年受琅玡。容一升,重斤二两,工师骏造。
铭文说的是,这是意一件专门供上林苑使用的铜制量具,在汉元帝初元三年(公元前46年)从琅琊郡送往京城,容积为一升,重量为两斤,是由一名叫骏的工师制造。
根据这段铭文,专家们便将其命名为西汉上林共府铜升,器形为圆口,平底,形似水瓢,经过精密的测量,铜升全长16厘米,高4.5厘米,口径为9.2厘米,容积为200毫升。
铜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级文物,现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。
在众多的国宝级文物中,这种西汉铜升数量极为稀少,再加上它是我们研究古代计量单位的实物量具,极具稀缺性。
而透过这件文物,我们也能进一步探究汉代量具的制造、运转、流通以及重量容积的测算。
所以,保守估计,铜升目前的实际价值已经超过了1亿元,当然还是有价无市的那种,毕竟我国博物馆中的文物是无法流通到市场上的。
河北的那位老农也根本想不到,自己用了那么多年的水瓢,竟然是西汉的老物件,他更想不到,这个给自己带来八元钱收益的水瓢,会是价值连城,会是无价之宝。
不过仔细想想,能用这文物舀了那么多年的水,倒也值得说道。